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 访问量:2861798

谭平

TAN PING
谭平

雅昌当代•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谭平(三)作品

2013-01-31 22:46:53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: 孟玉芳

相关文章:

雅昌当代·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谭平(一)综述

雅昌当代·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谭平(二)市场

1·《矿工》系列 铜版画 1984年毕业创作

谭平 矿工系列 1984年

谭平最早真正引起圈内关注的作品,是其在中央美院的本科毕业创作,即《矿工》系列,画面的人物包括正面、侧面、背面和走动的状态,共五张。《矿工》系列是属于没有情节、没有题材的创作,这和当时特别强调主题性创作的大风气不同。谭平在创作《矿工》时的出发点是没有情节,也没有典型人物,直接呈现矿工的图像。所以当时在造型的塑造上有夸张的成分,会更强烈一点,在黑白的表达上去掉琐碎,唯一显露出眼白和头上的矿灯。“我感觉这些在地下几百米地方的人们像幽灵,但又的确是一个个生命。这些生命已经完全脱离人的形态,只有少数有光的东西比如矿灯。当时我感触特别深,我能感觉生命就在《矿工》的画面里。”

创作《矿工》,其实和谭平曾经做西藏题材有关。在毕业展之前,他创作了一组油画,去甘南画藏民。当时受陈丹青的《西藏组画》的影响,对甘南和西藏的少数民族很感兴趣。“我们下乡写生也是去甘南,藏民确实是有带着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。那是一组很有原始表现的作品。但是毕业创作是有要求的,必须跟专业相关。我并不是油画系的,这就意味着,我必须创作一套铜版画的作品作为我的毕业创作。出于这样的原因,我最终选择了矿工。因为藏民跟矿工两者表达的情绪很像,都是个人渴望生命的感情。我是做版画的,而且是铜版画,那么就需要考量铜版画与题材的契合度。事实上,铜版画是最合适表现“矿工”这一题材。铜版的特点是有很强烈的黑,但同时它又能表达过渡的调子。如果是木刻,会更加黑白分明,但是它没有灰调,想表达矿工那种厚度和深度的感觉就很难。如果用石版又太薄、太灰,像铅笔的质感,很难深入。所以铜版最合适表达矿工这个题材。”

 

2·《时间》版画装置 1993年

1993年的装置作品《时间》对谭平来说,是一个重要的拐点,这件作品完成了从平面到空间的转变,在此之后他的创作就转为观念性极强的作品。这是谭平在德国的毕业创作,也是其抽象创作中最早的作品之一。十几条八米高的黑条,分别悬挂在建筑的立柱上,如同琴键或者竹简一样,将建筑空间联系成为一支乐曲或者一卷书籍。除了用艺术将物理空间重新构造成文化空间之外,这件作品还成功地让不可见的时间变得可见。这些深浅和宽窄稍微不同的黑条,其实是从一块铜板上印制下来的,只是这块铜板被腐蚀的时间有所不同而已。我们在不同的黑条之间看见的变化,其实是腐蚀时间长短的变化。原本流动的时间,被凝固成了图像。在观众观看这些图像的时候,它们又有可能被还原为时间而被体验。

谭平陈述到,“当时是围绕一个问题:艺术到底是谁创造的?是人还是大自然、是时间?就如同青铜器,当时并不是作为艺术品存在的,但是现在看它,看它的花纹与斑驳,是时间使它成为艺术品的。所以我觉得时间变得特别重要。有时候艺术家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伟大,而事实上随着时间个人就湮灭了”。

 

3·“细胞”系列2005年左右

《距离》 丙烯 200×300cm 2005 谭平

《无题》 布面丙烯 160×225cm 2007 谭平

2005年,父亲的病重让谭平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新的出口,不断汇集、分裂的细胞意味着生命的体现。这个圈最初来源于负面的癌细胞,意味着生命,是濒临死亡的生命,但在后来的表达中,更多是生命的象征,谭平运用鲜艳色彩的画面,画细胞的裂变,都是在强调生命力。这和《矿工》是有直接关系的,都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,只不过一个是具象,一个微距下的图像,其实也是具象,只不过看起来是抽象的,是无法识别的。

著名批评家彭锋认为,我们可以说谭平的作品在心理上很能够将人抓住,因为它们成功地以视觉形式传达了某种隐蔽的经验,即我们的疼痛经验。罗蒂(R. Rorty)曾经主张,在今天这个一切都可以虚拟的时代,只有疼痛是真实的。换句话说,疼痛成了确定自己真实存在的途径。由此,我们在疼痛的时候,仿佛有一种回到真实自我的快感。这是一种特殊的疼痛经验,它带有形而上的意味,让人痛并快乐着。当谭平一遍遍在癌细胞上进行覆盖的时候,就触及这种特殊的疼痛经验。我们之所以被谭平的绘画攫住,原因在于它们确实挠到了心灵深处某种特殊的疼处或者痒处。

 

4·《+40m》版画装置 2012年

谭平 《+40m》版画装置 2012年

从充满生命活力的“细胞”系列、“覆盖”系列,到这一条40米的长长的线,即从“圈”到“线”,实际上表达给观者同样是关于人生的一条线。《+40m》是一件为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现场而特别创作的版画装置作品,承担着谭平一直以来在作品中所探求的艺术观念思考。

这条线就像人的心脏跳动,如同心电图,有起伏有变化。观众要延着这条线一直走,就像走过人生一样。这条线是细微变化着的,就如同人生,有时平,有时会有一些起伏,这条线体现了人生的沟沟坎坎,体现着时间。同时展出的影像里,这根40米的线是动态的,会一点点走。这个影像同时加入了与观众互动的部分,然后人在看它的时候,线会随着观众的运动而运动,人走到装置前会有感应,线的运动会加快,当你走远它又慢起来。这个影像会和观众有近距离的交流。谭平的新作与以前创作一脉相承,表达还是人对内心活动和生命力的感受,是一个运动的时间的过程。

谭平在作品自述中表达,“观众在看这个展览的时候,就陷入这样的想象,艺术家一生就画这么一条线,这与艺术家用一生画了20张大画放在这里,感受完全不同。当大家都在期望是20张大画时,但是我恰恰只是轻轻画一条线。我觉得,有些作品在观看时,心里会有一种颤动。比如《+40m》,作为一个延续的木刻的40米长的线条,创作时其实是在考验我的身体。同时呈现的影像,线的速度在动静进退之间的把握都是极其细微的,这其实是在考验我的判断。”

(声明: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,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“来源雅昌艺术网”字样,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,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)

返回顶部
微官网二维码

谭平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了